《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7
- 资源简介:
约6710字。
必修一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本专题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概述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指出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交政策作出的重大调整,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本课正是现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走向国际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的调整和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分析当时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分析归纳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4、通过阅读史料和教材内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含义及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及图片,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和主要内容,从而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
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基本史实的学习,概括归纳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和平共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