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5题,约7380字。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写有“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告诉了我们孔子三十岁时的准确纪年。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这一记载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早十五年。由此可见
A.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真相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伪
C.《史记》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不准确D.历史真相需要多种方式去研究
2.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3.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家国一体观念突出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4.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嘉靖四十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匠籍的这些变化
A.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B.根本原因是工匠的反抗斗争
C.反映了明清时期手工业走向衰落D.说明了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5. “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摘自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作者在此强调的是宋明理学
A.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B.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
C.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D.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
6. 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该思想属于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7. 史料是历史的片段的记录,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
A.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B.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C.《史记》、《汉书》D.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
8. 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列朝帝王都耕籍田、祀社稷、祷求雨、下劝农令,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