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7030字。
2018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一五”时期,在国民经济收入使用总额中,积累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占24. 2%。而1958年至1960年三年,积累率分别提高到33.9%、43. 9%、39. 6%。这三年积累额共达1438亿元,比“一五”时期全部积累率还增加44%。中国1958年至1960年积累率的提高( )
A.非常不利于基建规模的扩大 B.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可以优化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D .为随后的经济调整奠定基础
2.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条例》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规定了控制人口迁徙的两项基本制度——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这在一定程度上( )
A.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 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暴露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3.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之后一度销声匿迹。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 D.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4.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这反映了我国( )
A.劳动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
C.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 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调毅
5.美国学者威廉•奥夫霍尔特指出,邓小平最初的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民的收入翻了一番,赢得8亿农民的支持,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刺激了轻工业起飞从而又赢得了几千万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支持。材料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
A.以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 B.主要集中于农业和轻工业
C.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D.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
6.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7.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公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 ,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这表明( )
A.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 B.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
C.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 D.中国餐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