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定位考试(10月)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7题,约8440字。
河南省开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定位考试(10月)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东博物馆藏有青铜器四千多件,其中四十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颂簋(guǐ,西周中晚期的青铜礼器)便是其中之一。颂簋制作精美,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记述的是一位名叫“颂”的人直接受到周天子册命的情景。该青铜器C
A.是西周中晚期青铜铸造术的顶峰 B.表明西周政治制度最终走向成熟
C.表明西周中期文字开始走向成熟D.是研究西周历史较为可靠的资料
【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制造。材料没有与其他西周中晚期青铜相比较,不能说明青铜铸造术达到顶峰,故A项错误;西周政治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形成,故B项错误;我国文字成熟的标志是商代的甲骨文,颂簋的铭文是大篆,故C项错误;颂簋作为有系统铭文的西周中晚期的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比较可靠的第一手史料,故D项正确。
2.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
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依据材料“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可知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是选拔人才,扩充文官政治队伍,故B项正确;提升官员文化素质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强化专制和集权统治也不是科举制度的作用,真正起到这个作用的是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以及后来的内阁制等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并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3.明朝《东林列传》中记载:明太祖“一宗朱子之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这段材料表明
A.儒学始终受到统治者的推崇B.理学出现了严重的宗派之争
C.明朝统治者推崇儒学,加强思想控制 D.当时统治者注重民众的家庭教化
【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据材料记载,明太祖以朱熹的理学为正宗,只允许学者阅读儒家经典著作。这说明明朝统治者推崇儒学,以加强思想控制,故C项正确;儒学始终受到统治者的推崇不符合史实,秦朝推行“焚书坑儒”,打压儒学,故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