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题,约6110字。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封建,方国变为封国,得封则为国,无封则不为国,无封之国为外国(夷狄之国),朝下之国独立程度大大削弱,且国有爵等。”可见,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B.形成了封国对抗的局面
C.削弱了周王的统治地位 D.推动了等级社会的形成
2.“古代统治者实行一夫多妻制,多妻中有一个正妻,即‘嫡’,其子为嫡子;其他妻子为‘庶’,其子为庶子。”这种嫡庶制度
A.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 B.在中国古代从未被打破
C.为今夭的继承法所沿袭 D.完全化解了嫡庶矛盾
3.下图是战国七雄示意图。图中的①对应的诸侯国是
A.赵国 B.齐国 C.鲁国 D.燕国
4. 汉武帝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在政治体制上开设中、外朝,形成两个官僚系统:一个是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是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郡国并行制的弊端 C.中央与地方的冲突 D.王位世袭制的恶果
5.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始置丞相及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宰执官。元世祖的举措属于
A.遵用汉法 B.沿用宋制 C.重用汉人 D.仿效隋唐
6.有位史学家说:“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则认为它“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材料中选拔优秀分子的办法是
A.九品中正制 B.禅让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7.“本是一个非常的临时机构,白诞生之日起就摆脱了正式官僚体系的壅滞、烦琐的毛病,在准噶尔战事平定之后,非但不将其撤销,反而进一步扩大了权力,使其超越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成为最主要的政治核心。”这个机构
A.防止了大臣专权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取代了内阁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8.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公民都有机会当官,直接参与城邦管理,昨日的微不足道的、最不起眼的普通公民,在今天可能成为城邦最高官吏。这一现象是雅典
A.民主选举制度的结果 B.直接民主制度的反映
C.消灭阶级差别的体现 D.摊行社会平等的结果
9. 罗马共和国时,谁能够发言,何时能够发言,都有严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