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5道小题,约7460字。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 史
一.选择题(32*1.5 = 48)
1.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
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3..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4.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5.《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 “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 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D.农工商皆本,经济民生
6.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C.封建地租货币化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7.晋商和徽商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主要原因是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8.某学者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D.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9.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