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8/16 21:46: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题,约12320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
  A.实行民主政治 B.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C.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D.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明,孟子和苏格拉底都认为人性本善,在此基础上他们都认可教育对人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对人的教化,不是研究人本身,故C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
  A.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B.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可知,A正确;BCD符合宋明理学的内容,但是题干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特点
  3.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     )
  A.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B.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
  C.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 D.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答案】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4.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道统”。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对杨维桢的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杨维桢把是否传承儒家文化看作政权合法性的标准
  B.杨维桢认为“正统”与否取决于文化而不是血统
  C.杨维桢的看法接近于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D.杨维桢的看法是儒家“夷夏”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可以看出杨维桢把是否传承儒家文化看作政权合法性的标准,故AB正确;杨维桢认为辽、金没有传承儒家文化而不是正统,是对儒家“夷夏”观念的继承和发展,D正确。
  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认为,中华民族是有多民族组成的,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史学慨念•民族观•含义
  5.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