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水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有29道题,约7000个字。
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A.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 B.“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
C.诸侯之间通过盟约来维系和平 D.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2、《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A.写字的笔法艺术B.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
C.古人的治史态度D.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
3、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4、《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 )
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
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5、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从中可以获悉当时( )
A.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B.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C.草市经营有时空限制 D.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6、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云:“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
A.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通过“密揭”,获得决策权
C.对其它中央机构有一定牵制 D.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7、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C、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D、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
8、对比佛教、道教,有史学家认为:“孔子儒教,不成为一项宗教……其信徒都没入在一般社会中,在下则弘扬师道,在上则服务政治。只求淑世,不求出世。”材料认为儒教不能成为一项宗教的理由是:( )
A、无专门的宗教组织B、教徒超然于政治外
C、以治国平天下为理想D、只求出世,不求入世
9、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主要出现于沿海城市,极少出现于内地农村。即使是城市,也是变与不变并存,新与旧杂糅……如果只说“黄土地沉沦”,或者只说“蓝色文明”都
有失偏颇。这一现象客观反映出( )
A.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B.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D.民众社会生活的改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