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十八中2015-2016学年度14级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有42道题,约8650个字。
桂林十八中15~16学年度14级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题
历史(文科)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分为试卷和答题卷,包括二大题,试卷共3页,答题卷共2页。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能得分。
3、文明考风,诚信考试,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杜绝各种作弊行为。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如“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于礼”;“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请按顺序指出它们所属派别依次为
A.儒、法、道、墨B.墨、儒、道、法C.法、儒、墨、道D.法、墨、儒、道
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时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4、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槃?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 D.王阳明
5、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该作品的体裁是
A.诗B.赋C.词D.散曲
7、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8、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19世纪中后期,发生在中国的“第三种可能性”典型事例是
A.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 D.清末新政
9、梅光迪说:“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西洋货,不问其良否,即可畅销。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国人……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最时髦举动,为弋名邀利之捷径。”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0、“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
A.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