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经济改革》ppt18
- 资源简介:
共37张,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导学案问题,学生能够归纳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并与中国做比较,谈启示,认识改革的复杂性。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车敏 单位 临邑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选自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探索中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模式,下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展示了二战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2、教材的内容:
本课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由于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失败。接下来,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失败的教训,对我们今天推进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难点是比较苏联改革和中国改革的异同,总结启示。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理论性较强,针对重点和难点,通过设计感性的原始资料,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将苏联三个时期的改革分别与中国改革建设纵向联系比较,为最后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对十月革命和苏联建立的历史有一定了解,20课又介绍了苏联前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斯大林高中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了初步认识,这节课从这种体制的弊端入手,就能使学生理解苏联改革的必要性,同时联系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道路,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巨大成就,对比中苏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会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知识专业性很强,应该降低理解知识的难度,高一学生依然保持着对感性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录像、图片、史实资料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高中学生具有一定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