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中2013级高三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3题,约8610字。
济钢高中2013级高三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2015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D.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春秋时期,诸侯王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荐举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这表明
A.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 B.君主的选官权旁落
C.察举制开始形成 D.官员举荐人才成为时代共识
3.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
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B.参与机要,取代相权
C.位高权重,掌控决策 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
4.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士司被废,改为流
官统治。土司制度的这一变化发展轨迹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西南军务的强化
C.文化交流的强化 D.民族融合的强化
5.《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C.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6.丞相是太平天国前后期一直存在的官职,大体可分为虚衔和实职两大类,各类丞相在前后期
的演变情形,符合中国中国历代丞相制度的基本规律。到后期太平天国的官职已丧失了其
基本功能,也偏离了其设官建制的原初动机,这说明
A.太平天国已经建立起新型的职官秩序 B.太平天国完成了建立近代农村秩序的任务
C.太平天国没有提出再建工商社会秩序的方案 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7.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8.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