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5题,约8410字。
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2014.11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李斯说:“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其“安宁之术”的直接目的是
A.推行郡县制实现国家统一B.重赏诸子功臣缓解内部矛盾
C.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D.平衡诸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2.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3.刘海峰先生在《科举学导论》中说:“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中国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B.科举制具有公平调节社会秩序的特点
C.科举制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考试选才打破了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
4.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5.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6.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从增进宪政意识看这种做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