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4题,约6530字。
山东省泰安市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4.1
本试卷共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宗族势力在今天仍有很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观念千百年来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B.宗族势力源自西周的宗法制度
C.宗族势力存在体现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艰巨性
D.宗法观念对农村基层建设有害无益
2.秦始皇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唐太宗则评论说“……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司马迁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两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均无可取之处
C.对秦始皇的评价受评价者的地位身份和出发点的影响
D.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评论更为准确
3.明朝一位内阁首辅曾认为:明朝阁臣原非宰相,其中有几位“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内阁统揽国家军政大权
B.阁臣权力过大,威胁专制王权
C.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商讨
D.明朝阁臣没有实际权力
4.公元6—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A.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C.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5.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大英钦差大臣作为代国秉权大员,觐见大清皇上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惟大英君主每有派员前往泰西各与国拜国主之礼。亦拜大清皇上,以昭划一肃敬。”材料表明
A.英国利用条约实现了与中国外交上的真正平等
B.“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
C.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D.清政府放弃了“夷夏”观念
6.1903年时人记载:“大前门侧立清国人凡数人,手执马棒……为保护洋人者,马棒,亦打清国人者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B.洋人勾结清朝官员欺压百姓
C.清政府屈膝投降,卖国求荣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7.“像美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