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5250字。
高三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2014.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用0.5黑色中性笔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史》中记载:“科举必由学校……学校有二:曰国学,曰府、州、县学。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由此可见明朝改革科举特点
A.入国学的都能当官 B.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C.分榜取士 D.保证科举取士的区域公平性
2.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3.最早“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使《易传》、《中庸》以来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完成了自《吕氏春秋•十二纪》起始的、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夫之
4.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
A.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 D.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
5.宋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
B.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D.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6.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A.减少诉讼案件 B.注重法律程序
C.维护贵族利益 D.强调证据作用
7.◇◇年3月2日,英国议员马考荣与议会举行辩论时慷慨陈词:“原则是明确的、理智的和连贯的,这就是:承认中产阶级有广泛的直接的代表份额,这对我国制度不会带来暴力震荡。”◇◇处的年代最有可能是
A.1688 B.1689 C.1782 D.1831
8.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9.美国学者雷麦曾经说过:“除了铁路以外,就没有一种其他近代的经济设备输人中国以后,能够产生这样伟大的影响。”下列关于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铁路的出现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B.中国铁路发展的背后隐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因素
C.列强为扩大侵华权益,维护自身工业优势,反对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
D.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修筑铁路一直处于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