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三年级12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2小题,约10270字。
唐山一中高三年级12月份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
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最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2.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表明( )
A.土地是唯一的财富象征 B.宗族在古代有存在的必要性
C.租佃经营开始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D.清代土地公有制缓慢发展
3.“豆”的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常作礼器,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左传•昭公三年》载:“四升为豆。”结合图6,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豆”属象形文字,汉字中从“豆”的字往往与食器或豆类有关
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
③“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容器和容量单位
④中国古代礼器的使用受到礼乐制度的规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自国家产生以来,“如何治国”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共同话题,春秋时期的管子曾有这样的看法,“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这里管子主要强调
A.君主的才能 B.制度的建设 C.人才的任用 D.创新的意识
5.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
A. 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B. 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6.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7.包拯、庐州人,天圣朝进士,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包拯因科举走上仁途,曾当谏臣 B.包拯曾经参与管理过国家财政
C.包拯曾主张朝廷垄断盐业市场 D.包拯鞠躬尽卒,最终死于任上
8.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