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5小题,约7420字。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题,共48分)
1、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艺匠陶。”由此类推,王、候、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号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2、“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青铜厅开始对公众开放,正式将其更名为“后母戊鼎”。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后母”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这种读法的主要依据是
A.宗法制度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度 D.甲骨文 的书写特征
3、政治学博士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 C.宗法关系的疏远 D.铁犁牛耕的出现
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为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汉初实行分封导致七国之乱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5、西汉时期,窦太后(对汉景帝)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确定西汉早期
A.皇帝不能推翻丞相的决定 B.国家大事丞相都要参与决策
C.丞相位高权重 D.“高皇帝约”具有最高权威
6、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耕种方法的先进之处主要表现在
A.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B.减少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扩大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7、唐朝时的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况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外。每科场文人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表明当时
A.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积极性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 D.政府对商人压制和歧视
8、下列表格是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而成的,它反映了科举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