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3题,约11660字。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50分。)
1. 西汉文帝出行时有人惊吓到他的马,此人被廷尉处以罚金。汉文帝认为处罚过轻,廷尉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据此可以认为汉初
A.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 B.官僚集团自觉守法
C.官僚和法律牵制皇权 D.法律权威高于皇权
2. 孟森在《明清史讲义》中说“廷杖亦明代特有之酷政,太祖明知其非待大臣礼,而卒犯之,为后世作则……廷杖虽酷,天下以为至荣,终身被人倾慕,此犹太祖以来,与臣下争意气、不与臣下争是非所养成之美俗”。对这种现象说明错误的是
A.说明明代政治的专制黑暗 B.挫伤了知识分子的锐气
C.体现明代道德政治的特点 D.是对士人人格进行侮辱
3.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
A.反清灭洋 B.扶清灭洋 C.以清灭洋 D.反清扶洋
4. 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民反抗
B.激烈的阶级斗争削弱了清朝的统治
C.“民变”导致部分立宪派人士转向反清斗争
D.“民变”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5. 民国初期政体变化频繁,时而实行总统制,时而实行责任内阁制,但是政局依然动荡不已,这从根本上说明
A.先进的政治制度超前于落后的政治文化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C.立宪派势力在制宪活动中作用举足轻重
D.西方列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不断干涉中国革命
6. 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
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7. 1969年,毛泽东给当时的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三国演义》的典故,建议
A.坚持“一边倒”的方针 B.打开与美国的关系
C.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D.中日邦交正常化
8. 《雅典政制》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A.雅典司法程序混乱 B.公民生命安全缺乏保障
C.死刑判决的慎重 D.司法、监察与立法合一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l票。这种状况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德意志的统一是普鲁士势力的延伸
B.德意志各邦之间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