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2013届高三年“一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4题,约4150字。
四川省乐山市2013届高三年“一调”历史试题
2012.12.27
一、单项选择题(48分)
1.史书称乐山“山川秀发,商贾喧阗”。“乐山”曾名南安县(秦朝)、犍为郡(汉朝)、嘉定路(元朝),明朝设嘉定州和沐川司,清朝升嘉定州为嘉定府并置乐山县,“乐山”之名沿用至今。“乐山”名称的演变不能说明
A.秦汉在乐山推行了郡县制 B.元朝嘉定路隶属四川行省
C.明朝废除了西南的土司制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2.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该民谣中所称颂的“引泾工程”位于右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3.下图中两位思想家
A.所持道德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B.都符合统治阶级治国的现实需要
C.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D.两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
4.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橫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5.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A B C D
6.“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这里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①强调“人欲”是“天理”产生的根本基础②认为“天理”和“人欲”相互依存、互相包容③具有关注社会现实和百姓生存的民生意识④与统治阶级的“天理”有一定的差别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7.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8.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代 阵亡人数(人) 年代 阵亡人数(人)
1937 125130 1940 339530
1938 249213 1941 144951
1939 169562 1942 87719
——据《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三期
A.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B.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保证
9.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