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8600字。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
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
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
2.“……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
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
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这种制度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均田制 D.科举制
3.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
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4.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C.“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D.“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5.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痛骂义和团:“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
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1924年,陈独秀却在《向导》中高度赞扬义和团:
“还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的一部荣誉”。造成陈独秀对义
和团运动认识差距巨大的原因不包含
A.事件性质变化 B.时代背景变化
C.作者立场变化 D.主观动机变化
6.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A.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B.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
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7.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2012年2月20日在会见友好城市南京市代表团时,
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下列反驳河村的史料最直接的是
A.《东京日日新闻》(1937.12.13) B.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
C.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D.电影《南京!南京!》
8.“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