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屯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5小题,约5340字。
安徽省屯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标号写在题后的方框内。)
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皇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注意检点自己言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3.《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时)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国文。’”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①科举取士成为重要的选官途径②士族门第观念仍很强烈
③进士科受时人追捧④唐朝中书令负责修撰史书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③④
4.《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5.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义和团的排外行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支持
B.铁路兴建冲击了传统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
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
D.西方工业经济的压迫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
6.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张扬民主意识B.实现民族独立C.结束专制独裁D.确立民主宪政
7.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指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8.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曾例举以下内容:(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这段材料论证了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
9.“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