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9860字。
安徽省示范高中 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 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题题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上 。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D.“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2.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唯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明人不能彻底涤荡,清代则有意利用。”以下各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代的行省俨然是一个“流动的中书省”
B.行省制度源于蒙古部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C.明朝废行省后设布政司管理地方的行政
D.行省制度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下表为1852—1863年英国部分商品在广州与上海进口数量比较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商品种类(单位) 广州 上海 广州比上海
羽毛纱(万匹) 2.25 9.99 -7.74
粗哗叽(万匹) 12.31 17.85 -5.54
呢绒(万匹) 4.75 9.13 -4.38
印花布(万匹) 38.24 61.48 -23.24
平织布(万匹) 380.07 748.61 -368.54
铁器(万担) 1.23 11.79 -10.56
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鸦片战争后上海对外开放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5.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时的“蓄发令”,再到辛亥之后的“剪辫易服”,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因素有
①政治统治 ②反清斗争 ③西学东渐 ④民族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
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
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
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
7.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民反抗
B.激烈的阶级斗争削弱了清朝的统治
C.“民变”导致部分立宪派人士转向反清斗争
D.“民变”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8.某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