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5990字。
太 原 五 中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历 史(文)
第Ⅰ卷(客观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许多被卖出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为此梭伦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B.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C.鼓励发展工商业 D.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2.梭伦改革的措施与商鞅变法内容截然相反的是
①农业政策 ②工商业政策 ③政治主张 ④历史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变法的共同原因主要有
①铁器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变革③实现富国强兵和争霸战争的需要④商鞅变法的促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
4.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网罗并重用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重要原因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经济军事力量绝胜于六国
5.《 魏书•良吏传序》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实行汉制
C.颁布均田令,实行三长制 D.迁都洛阳,控制中原
6.梁启超在《王荆公》中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他把青苗法和□□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梁启超文中的两个□□应该是①市易法②募役法③均输法④将兵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里所说的中国“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
8.某史书记载:“所在牧民长官提点农事,岁终第其成否,转申司农司及户部,秩满之日,注于解由,户部照之,以为殿最。”材料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管仲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税
B.北魏实行均田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C.元朝把农业生产好坏作为赏罚地方官的标准
D.清朝“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
9.赵天麟(1310——?)曾经说:“今立□□□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中的□□□应该是
A.郡县制 B.三长制 C.保甲制 D.行省制
10.魏源《圣武记》“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仁
人利溥,民到于今受其赐。”魏源所说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秦朝北拒匈奴,修建长城产生的深远影响
B.辽代“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效果
C.明朝“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成效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