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二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摸底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7小题,约8790字。
松江二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摸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法典》是他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历史 遗产,公元前1792年属于
A.公元前18世纪初 B.公元前18世纪末 C.公元前17世纪初 D.公元前17世纪
2.西欧中世纪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3.后人研究伯利克里,下列材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伯利克里的演讲稿 B.《荷马史诗》
C.希罗多德的《历史》 D.油画《阵亡将士葬礼上的伯利克里》
4.《梦溪笔谈》中提到“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文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
5.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是
A.仁义道德 B.追功逐利 C.清静无为 D.兼爱非攻
6.下列各项中,概括表述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含义最佳的一项是
A.扬长补短,共同发展 B.共同反抗阶级和民族压迫
C.物质、文化交流不断 D. 迁移、杂居、共处、通婚
7.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有
1)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2)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3)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4)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A.1)2)3)4) B.1)2)3) C.2)3)4) D.2)4)
8.“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完善科举程序 B.创立行省制度 C.火器名目繁多 D.形成文官制度
9. 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