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5题。约6810字。
201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制度因素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2.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予以表彰。由此可见,秦始皇主张
A. 书同文 B. 度同制
C.车同轨 D. 行同伦
3.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坏,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允许“民得买卖土地”。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却作宣告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土地私有制度,成为秦朝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B. 秦朝土地私有制,不是纯粹的私有制形式
C. 秦朝土地私有制,是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度
D. 秦始皇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
4.宋代文学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A. 商业的繁荣 B. 市民阶层的扩大
C. 城市布局的转变 D. 文学自身的没落
5.黄宗羲提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均见《原君》)。这说明黄宗羲
A.先于卢梭提出资产阶级理论范畴的社会契约思想
B.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持模糊态度
C. 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的君主现象
D. 强调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
6.中国近代史上,某条约的英文名称是“Austria-Hungary, Belgium, France, Germany, Great Britain, Italy, Japan, Netherland, Russia, Spain,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这一条约签订于
A.1900年 B.1901年
C. 1927年 D. 1946年
7.中国近代史上,强调 “欲求制胜必求之忠信之人,欲求自强必谋礼仪之士。”的派别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8.龚书铎先生在《辛亥革命与文化》中认为:“‘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应该说是辛亥革命时期‘文化革命’的继承和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他把新文化运动的源头指向辛亥革命,明确了两者的内在联系
B. 他否定思想领域掀起复古逆流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C.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过低
D.他认为文化革命不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