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铁一中2011届高三历史月考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6760字。
南昌市铁一中2011届高三历史月考(12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共四种动物称之为四灵之物,并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与之相配,其中与北方相配的动物是
A.玄武 B.白虎 C.青龙 D.朱雀
2.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策 B.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 D.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
3.以下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表中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区是
商人 工人 佃农 自耕农、地主
占总人口比例 10% 30% 36% 24%
A.唐朝关中地区 B.宋朝苏湖地区
C.明朝江南地区 D.清初广东地区
4.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C.行省、路、府、州、县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D.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5.“臣奉命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物产利溥,耕桑并耦,渔盐滋生。……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此地原为红毛所居,无时不在贪涎,亦必乘隙以图。”材料中的“此地”是指
A.台湾B.新疆C.广东D.山东
6.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甚至高达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A.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B.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
C.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7.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由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B.英国领事擅权为所欲为
C.片面最惠国待遇导致 D.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8.《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国家应是
A.德国B.美国 C.法国 D.英国
9.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一观点的是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B.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C.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普通民众一致的选择
D.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10.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恭亲王的“法”及“久远之谋”各指
A.轮船枪炮,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 B.典章规则,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C.知识学问,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D.国际公法,设总理衙门推展外交
11.“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2.“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孙中山为改变这种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建立广东国民政府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13.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有人把武昌起义的发生说成是张之洞“种豆得瓜。”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