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90字。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
大连第五十二中学 宫 波
一、课程标准
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清末明初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的基本情况比较,说说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清末民初文化与教育事业的情况,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创业和献身精神。
重点:京师大学堂的开办、科举制的废除
难点:科举制的废除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
四、教学过程
复习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及作品、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什么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的标志是什么?
新授:清朝末年,西学的广泛影响以及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教会学校的示范作用,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了中国教育的落后面貌;中国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也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同时,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决定在教育上采取一些改革的手段。同学们还记得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有关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吗?学生回忆“戊戌变法” 的内容,指出京师大学堂是在戊戌变法期间由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的。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1、京师大学堂创办的背景:戊戌变法期间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曲折历程
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全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1896年,第一次正式提出设立“京师大学”,1898年初,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日益发展,康有为再次提出建立京师大学堂,光绪帝准许,但总理衙门迟迟不动,直到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才起草了一份京师大学堂章程,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维新派的改革措施几乎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