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40字。
《农奴制改革与近代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学“改革的酝酿”,学生能列举出亚历山大二世为改革所作的准备措施,并能把握这些措施内在的联系。
2)、通过分析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尝试把握二一九法令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目的。
3)、通过识别、辨认事实并举出例子,能运用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辩证地归纳出改革的影响(进步性和局限性)。
4)、整理本课知识结构,对本课形成系统化认识。
5)、了解1861年后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分析政治改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的情景,学会生成问题。
2)、结合课程资源,通过自学或与他人合作学习去解决问题,进行问题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国情,结合本节所学内容,学生能领悟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需要不断改革、完善,与时俱进。
二:教学过程
【导入】给亚历山大二世“看像”,谈自己的预测,此人将来适合做什么?学生由此展开讨论,老师有选择性归纳而导入新课,《农奴制改革与近代化》。
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学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因为这次改革把俄国引向近代化的道路。
解释“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
经济方面: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工业化、城市化)
政治方面:专制、人治——民主化、法治化
思想方面:愚昧、迷信——科学化、理性化
俄国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大转变。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材料: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 1857年2月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一)、改革势在必行(归纳背景、目的后板书)
1、背景:
A 内忧:局势动荡不安(农民起义、十二月党人起义、新思潮的涌动);
B 外患:国际地位下降(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 增强国力,重振国威
这次改革势在必行,在俄国历史上统治者曾不同程度地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试图有所改革,但最后都不了了之,要使这次改革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必需充分准备。
二)、改革在酝酿中
1、酝酿:
A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B组织基础:成立专门委员会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