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20字。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二节 自上而下的改革
教学目标 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农民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处境的变化。
2.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3.如何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为什么说改革是不彻底的?
4.探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导入:
——回顾上节内容:
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直接原因)
5、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课前预习】
1.1861年3月3日,沙皇____________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开始改革。
2.政治上:宣布废除____________,给农民____________,农民获得了自由权和____________等公民权利。
3.经济上:规定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将得到一块____________和一块____________,但必须交纳____________和得到地主的同意,份地的____________要由地主规定。
4.组织上: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_________”,把农民纳入了____________的控制之下。
5.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改良运动,是一场__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有了
______________,使俄国逐渐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特征的帝国主义。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地方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后来在城市建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此外,还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改革等等。
7.19世纪末,俄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建立一些重要的石油产地和新兴的工业部门,形成了一些新的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教学:
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1、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
2、改革文献:《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3、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