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50字。 第4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2.基本技能: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探究各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
3.情感培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改革变法是时代的潮流,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革改变了秦国的命运,改革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
二、教学重点:“管仲改革”和“魏文侯改革”
三、教学难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师生讨论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是大国争霸的时期,先后形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同时,这一时期又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争霸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它们改革的是什么?变法又给它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一、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和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私田的大量开垦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兴修创造了条件。春秋战国水利灌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冶铸业有了划时代的发展。纺织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战国时的制漆工艺,已经采用夹纻技术。
商业日趋活跃: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相互交流,中原市场繁华。并且出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
2.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铁器的应用,牛耕的普及,加之水利、施肥等技术的应用,使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奴隶制集体劳作方式逐渐瓦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随着私田的开垦和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变剥削方式。将自己的“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种者收取地租。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奴隶主也主动改变剥削方式,实行更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地租剥削。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3.上层建筑的改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制度的变革。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使旧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井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奴隶制剥削方式瓦解。随着奴隶制上层建筑基础的崩溃,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一些杰出的政治家,顺应时代潮流,推行变法,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用中央集权制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专政。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