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试卷(2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民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1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4/23 21:09: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打包26份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1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1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1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1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2 第1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2 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2 第3课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3 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3 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3 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4 第1课物质活动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4 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4 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5 第1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5 第2课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5 第3课“蒸汽”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5 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6 第1课“自由放任”的美国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6 第2课罗斯福新政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6 第3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7 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7 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7 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8 第1课二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8 第2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随堂演练:专题8 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一  第1课
  1.(2017•湖南师大附中)《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B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代 D.宋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根据题干信息“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可知,这指的是铁犁牛耕技术,B项正确。该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时期耕作方式为耒耕,故不选A项;唐宋为铁犁牛耕的完善时期,故不选C、D两项。故本题选B项。
  2.东汉崔蹇《政论》记载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该工具是( B )
  【解析】 “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播种工具——耧车。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赵过所发明。故本题选B。
  3.(2017•湘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此话虽有所夸张,但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当是事实。这反映当时苏南( A )
  A.土地呈现高度集中 B.地主圈占大量土地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农产品商品化加快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结合所学可知,导致租佃制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土地高度集中,A项正确;B项是导致土地集中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全部原因,排除干扰项B;C、D两项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
  4.《朱子家训》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原因是( A )
  A.小农经济,物资匮乏 B.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D.自然经济,封闭保守
  【解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正反映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物资匮乏,选择A项。
  5.(2016•浙江•17)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C )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解析】 据材料关键信息“家给人足”“妇人纺织,男子桑蓬”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小农户个体经营,故选项C符合题意。A、B、D各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专题一  第2课
  1.(2017•江苏•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B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解析】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故A项错误;食具不是权力的象征,故C项错误;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D项错误。
  2.济南洛庄汉墓遗址发掘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1到图4所列文物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C )
  A.图1铁兵器 B.图2陶罐
  C.图3青花瓷 D.图4铜壶
  【解析】 本题只需注意考查的时间,汉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应该是汉及其以前的东西,而青花瓷则是元朝以后的手工业品,所以选C。
  3.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A )
  A.“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题干中“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可知是官营手工业,A中“工官”指官营手工业,是专门为政府和统治阶级服务的,它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A正确;B中官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不占主导地位了,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可知铸造兽首铜像的工匠们是服务于官营手工业的,雇佣关系出现在私营手工业中,所以C错误;D中“一直”表述过于绝对了。
  4.(2017•河北石家庄市十五中期中)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D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D.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解析】 通过材料可知“这些变化”指的是从宋代起棉花日益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且到明代最终超过了麻。A项的表述与从宋到明的事实不符;从宋朝到明朝,我国的棉纺织技术不断进步,例如元朝的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导致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因此造成“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故D正确;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从宋到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使棉花成为经济作物,因此B、C两项是材料中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而非条件,因此B、C错误。
  5.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专题一  第3课
  1.(2017•天津•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 B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判断出图中朱仙镇和景德镇的位置。由图中西安、洛阳、杭州及黄河、长江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①是朱仙镇、②是汉口镇、③是景德镇、④是佛山镇,由此得出B项正确。
  2.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D )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解析】 唐朝时期的“草市”是指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3.《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B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讲述坊市制度的变化,与社会治安好转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以及“京都街鼓今尚废”说明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放松,坊市制度已经崩溃,故B项正确;“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的原因是因为宋朝时由于坊市制度崩溃而废除了街鼓,而不是因为读书人埋首功名利禄,故C项错误;宋代比唐代城市的管理相对宽松,故D项错误。
  4.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明清之际”,材料反映的核心信息是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这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 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治的内容;C项错误,明清时期尚未出现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D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动,材料只是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商业的繁荣。
  5.《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房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C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解析】 由“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这是在加强官府的控制,具有严格的要求,故选C。由“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排除掉A和D,材料中没有提到是否便利居民的出行问题,所以排除掉B。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