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5题,约6630字。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古代中国史。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西周,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受到天子的宠遇时他们会说:“万年保我万宗!”在《盏方彝》铭文中有记载:“万年保我万邦。”据此可知
A.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 B.宗法制在政治上具有团结作用
C.宗法与分封制度间的关系紧密 D.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按照明朝的规定,所有皇室支系,除皇太子以外,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封地居于各省,有极为富丽闳大的王府和丰厚的赡养,但不得干预地方政事,而且非经皇帝同意,不得离开他的封地。明朝统治者的这些规定
A.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B.大大树立了皇族的权威
C.使分封制变为集权的工具 D.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朝后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这反映了秦朝后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4.口述史料主要指经过口传或为后人记录成为史料的民间传说、歌谣、历史人物讲话以及访问调查的原始资料。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天下放失旧闻”即口述史料
B.口述史料是《史记》撰写的主要依据
C.司马迁对口述史料持怀疑态度
D.司马迁对口述史料进行了考证提炼
5.宇文恺是隋代工部尚书,主持建造了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这一事例可以说明隋代
A.诏令须由三省共同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议决的诏令
6.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这反映出当时
A.与察举制相比选官方式相同 B.上层社会具有人仕优势
C.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 D.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
7.元朝历代皇帝经常征召社会上大批有名的汉儒进入政治上层,其中还包括最被歧视的南人儒士,但他们大多进入中央的翰林院、集贤院等清要机构(品秩高、无实权)。这表明元朝
A.以汉儒学者牵制蒙古官员 B.用高官厚禄笼络汉人
C.表面上积极缓和民族矛盾 D.政治管理实现封建化
8.据明史记录可知,从明英宗朱祁镇开始,后面的皇帝多为荒怠懒惰或宠信宦官之人,他们往往会将政务交给内阁处理。于是,内阁地位进一步提高。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A.地位变化与政治现实相关 B.在明英宗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