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7道小题,约13460字。
2017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共12题
1.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
A.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2.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用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
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3.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正面影响是( )
A.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B.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C.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
D.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
4.《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反映出明朝“巡按”( )
A.可代替皇帝作出决策 B.监察权力的不完整
C.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 D.凡事须向皇帝奏报
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
A.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 B.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
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
6.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7.1942年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唯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 )
A.唤醒国际社会关注远东事务 B.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准备中印对日作战转入反攻
8.如果以下表为史料探究民生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008年﹣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及城镇失业人数》(单位:万人)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113 1103 1168 1221 1226 1310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886 921 908 922 917 926
A.保障就业乃改善民生之本 B.经济发展难以满足就业需求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