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17年高考历史五月信息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7题,约13060字。
历史学科
一、认清高考试题,把握试题特点
刘芃在《考试文集》中指出:“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高考历史试题总的特点是:重视基础、重视立意、重视情境、重视综合,关注热点。具体表现为:
1. 试题立意:
试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发展为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史学素养”即历史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主要指辩证思维和史论结合的研究素质。有学者认为:历史思维能力目标可以分为时序思维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历史逻辑推理能力、历史解释能力。核心知识的多角度反复考查,如儒家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等;树立时空观念,明确阶段特征;重史料实证,树立证据意识。树立“论从史出”意识,用证据说话,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论从史出”用证据说话,不唯书、不唯上。
2.试题特征
试题命制摆脱教材、版本的束缚;试题呈现方式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试题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重视对传统思想文化道德内容类考查;重视对史学理论的考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等,从一元走向多元);关注现实、贴近生活、材料灵活;彰显历史价值观。 (1)选择题的命题特征
通过表象分别考查历史表象的本质或实质;引发表象原因、背景、条件和目的;表象产生结果、影响、意义和评价;历史表象对应的史实。 (2) 第40题的特征
高考全国卷文综第40题一般考查的是长效热点和老生常谈的社
……
咸阳市2017年高考历史五月信息试题
第I卷
选择题共3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中属于西周中前期的作品对周王多显示崇拜之情;后期的作品中,则出现了很多
指斥周王的诗作,与此同时,赞颂诸侯和贵族的作品明显增多。材料反映西周后期
A.宗法制度逐渐崩溃 B.贵族势力迅速崛起
C.王权观念发生变化 D.文学风格出现转型
2.《汉书》、《后汉书》及《魏书》等著作都载录了当时国家的全部郡县、户口,以及山川、关隘、历史、风俗,还有已经内属或尚未内属的周边民族及地区。这些载录突出反映了当时
A.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特色 B.大一统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
C.周边民族与内地联系的加强 D.中国古代历史学的辉煌成就
3.唐朝法律允许百姓以击登闻鼓、拦御驾等非常规申诉冤情,如所述属实,则不会受到处罚,“如有不实者,各合杖八十”,这主要说明
A.唐朝的法律日趋完备 B.法律成为政府肃贪的重要手段
C.法律体现了人文精神 D.唐朝法律对民情申诉实行保护
4.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
对立;进而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D.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5.元朝通过南北大运河漕运江南米粮供应都城官民;明太祖时期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
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 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海路漕运其有明显优势 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
6.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材料旨在说明
A.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B.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