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试题(5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试题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试题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试题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试题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试题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4).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试题_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姚余栋在2011 年1月出版的《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一书中指出:公元11839年是“辉煌时代”,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这里的“‘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的含义是中国古代农业( )
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是高技术投入下的低效率生产 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
2、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 )
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 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
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 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
3、土地私有化确立于战国时期,汉唐时期 “抑兼并”政策频频出现,而宋代却推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推行这一政策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缓解 B.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C.地方割据分离势力受到制约 D.政治权力的分配出现下移
4、 虽然明朝政府严禁私下对外贸易,但商人们还是“嗜利走死,习以为常”。他们贩运布席、金银箔、瓷器、丝绵、棉布至日本岛上贸易。有些福建、浙江、直隶商人,皆走吕宋,交趾诸国,与日本商人贸易。”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发达的外贸传统 B.商人逐利的进取精神
C.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D.“海禁”政策时严时松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一记载反映了( )
A.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B.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向内地扩展
C.棉纺织技术不断革新并日益推广 D.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2、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 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 )
A.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B.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
C.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3、“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该言论旨在
A.分析抑商政策的危害 B.分析海禁政策造成的弊端
C.希望统治者推行抑制土地兼并 D.痛陈当时社会治安混乱状况
4、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5、李伯重在《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中说:“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