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含配套教案,约3060字。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辩证法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2.了解东欧剧变和解体后,世界两级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发散式教学,通过材料、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2.世界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如欧盟、中国等),而不应该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如日本);
3.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大国仍然是重要的力量中心;在多极化趋势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两级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怎样认识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战争是可以折射国际关系的:66年前,美国在东亚发动了一场战争,即朝鲜战争,时隔53年后,美国又在西亚发动了伊拉克战争:面对这两场战争,不同国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和拥有怎样的立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呢?
讲授新课:
以戈尔巴乔夫与柏林墙为背景的2007年某国际知名品牌的广告图片导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情境。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设问』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表现
(1)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
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这一组“10”反映了东欧演变的剧烈程度和呈现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2)苏联解体:
冷战期间,东欧国家是苏联对抗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桥头堡”,随着东欧剧变,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仅仅两年之后,苏联的历史也很快画上了句号。1991年12月25日,在西方人欢度圣诞的时刻,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飘然而下,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走完了它的最后一天,从此成为历史。
『设问』2、东欧剧变是什么变了?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设问』3、为什么东欧各国会发生剧变、苏联会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