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试题 (14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3/22 22:35: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课时跟踪检测 (14份打包)
[“中外关联”专练卷].doc
课时跟踪检测(八)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doc
课时跟踪检测(二)  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doc
课时跟踪检测(九)  工业文明的曙光——近代前期的世界.doc
课时跟踪检测(六)  中华文明的再造——民国时期.doc
课时跟踪检测(七)  中华文明的新生——新中国时期.doc
课时跟踪检测(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  工业文明的到来——近代中后期的世界.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信息文明的拓展——二战后当今世界.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doc
课时跟踪检测(四)  中华文明的转型——元明清时期.doc
课时跟踪检测(五)  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doc
课时跟踪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doc
热点押题练.doc

  课时跟踪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开封一模)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统治者使用武力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B.统治者借神抬高自己权威
  C.统治者迫令和诱使诸侯按王的意志办事
  D.神权是由政权控制的
  解析:选A 夏商周时期并未强化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2.(2016•邯郸一模)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夏商周三代的岁时节庆一脉相承,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验。由此可见,先秦节庆(   )
  A.束缚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
  B.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
  C.宣示了夏商周政权的合法性
  D.娱乐性取代了教化功能
  解析:选B 材料叙述的是商周时期不同地区的人都参与了共同的节日,由于实行了宗法制,这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强民族的凝聚力,故B项正确。
  3.周武王在《牧誓》中把商纣王不任用同宗长辈和兄弟作为三大罪行之一;而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该思想被此后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据此可知(   )
  A.商代比周代更注重任人唯贤
  B.儒家伦理观念逐渐强化
  C.周代分封制只注重任人唯亲
  D.宗法血缘政治日趋淡化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该思想被此后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可知血缘关系在政治上的地位日趋淡化,故D项正确。
  4.(2016•宜宾三模)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
  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
  解析:选C 材料“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体现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故C项正确。
  5.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解析:选D 战国时期服饰多元仅仅是种现象,服饰由“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到多元化,背后显示的是宗法分封等级制度的崩溃,故A项错误。材料
  ……
  课时跟踪检测(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邯郸一模)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
  A.官僚制度逐渐完善    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
  解析:选A 唐代以前,官员住宅由国家免费提供。唐代,国家集权管理职能日趋繁复,职能部门逐渐增多,在京供职人员数量大幅上升,倘仍由政府免费提供官舍,将会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唐代官舍制度发生明显变化,国家为官员提供免费官舍的色彩逐渐消褪,转而以有偿形式供官员租赁,同时,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导致官舍与官署相分离,即官舍未必在官署之内,故A项正确。
  2.(2016•岳阳二模)“唐制,任免官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宠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   )
  A.君主权力被削弱   B.用人机制较完善
  C.宦官专权已出现   D.行政规则受干扰
  解析:选D 根据题意,中宗时,权臣虽然打破官吏任命规则,但依然借助于皇权,故皇权被削弱错误,A项错误;中宗时权臣弄权,故B项错误;宦官指太监,不属于官僚系统,而题目中是权宠,故C项错误。故选D项。
  3.科举取士考试内容经历了隋唐以诗赋为主,宋代以论、策和大义为主,明朝则以八股取士。通过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
  A.深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
  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需要
  C.科举考试更加科学合理
  D.人才选拔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解析:选D 根据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不同时期选拔人才依据的标准不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故D项正确。
  4.(2016•武汉调研)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
  ……
  [“中外关联”专练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唐朝初年的一份借贷契约记载:“官有政法,人从私契。两和立契,画指为信。”落款有钱主、借银人、保人、知见人等的签名、画指。《唐律疏议》第48条中有“诸化外人相犯,同类自相犯者,各以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唐律)论”的规定。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古代中国有重视民法的传统
  B.古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完备
  C.唐朝法律与罗马万民法某些原则相似
  D.唐朝时期外国人在中国有法外治权
  解析:选C 唐律某些条款能够体现民法思想准则,但是不能代表中国传统社会重视民法,故A项错误;法律体系的完备材料并未提及,故B项错误;唐律具有较强的司法操作性,与罗马法具有共性的一面,故C项正确;“异类相犯者,以法律(唐律)论”可知外国人在中国并无特权存在,故D项错误。
  2.下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
  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
  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
  解析:选C 材料没有信息表明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事实上也与历史事实不符,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中国人与美洲等地尚缺乏联系,故B项错误;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亚许多地区,同时唐代纹锦中的图案也反映出当时中国也在吸收欧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表明当时中国丝织技术中吸收了一些外来的文化和技术,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故D项错误。
  3.有学者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有重大突破的“轴心时代”,同时期的许多杰出思想家,虽然互不知晓,但是他们思考的问题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下列属于在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都出现过的思想观点是(  )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主张顺应自然 ③重视人的道德修养 ④“天
  ……
  热点押题练(一)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法制文明古国。中国法制文明起源的途径,既不同于古希腊、古罗马,也与古埃及、古巴比伦有别,体现了中华法制文明特殊的规律性。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核心是深刻理解我国法律制度的核心价值和时代精神。高考历史试题充分发挥了以史为鉴的积极作用,从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法律观,鼓励学生未来更好地学习、运用法律,服务国家与社会。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这表明唐朝时(  )
  A.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
  B.法律制定凸显三纲五常思想
  C.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
  D.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
  解析:选A 据材料“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可知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故A项正确;“贱贵、来去、少老和轻重”与三纲五常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行路让行问题,并不能说明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故D项错误。
  2.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  )
  A.专制皇权弱化      B.宗法观念受到冲击
  C.地方吏治废弛   D.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解析:选D 材料仅说明在部分问题上皇帝和大臣之间意见不一致,存在一些争论,最后采纳了大臣的意见,但并不能反映皇权的弱化,故A项错误;材料与宗法观念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地方吏治废弛,故C项错误;“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体现了注重法律,“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体现了注重礼教,故D项正确。
  3.《大明律》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  )
  A.避免吏治腐败   B.削弱宰相权力
  C.完善明朝法制   D.抬高皇帝权威
  解析:选A 题干中律条严禁官吏言宰执美政才德,意在防止下层官吏以言谄媚获取特殊利益,故A项正确;题干条文是针对“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而且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提供了单一的法律条款,没有其他法律内容参照,无法判定是否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皇帝权威被抬高的信息,故D项错误。
  4.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当先立纲纪”,1367年,颁布《律令直解》。洪武六年,朱元璋又亲自参与编定《大明律》,其中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在“胡惟庸案”后,又颁布《昭示奸党录》等法律文件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