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ppt74(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共31张,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宋明理学各阶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提高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正确评价宋明理学,提高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条主线:挑战与应战一个任务:重建儒学信仰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宋明理学各阶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提高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正确评价宋明理学,提高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资料搜集、阅读、情境表演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最后通过资料和视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学习重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学习难点】理解理学产生的背景,正确评价宋明理学。
【课堂梳理】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 儒学的困境——信仰危机
(1)长期战乱,儒学自身局限凸显, 被严重削弱。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广泛传播,冲击着,
儒学面临信仰危机。
合作探究一:传统儒学的局限性是什么?
材料一:如唐代诗人杜牧所描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生的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佛教在传播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切近人们对自身、对现世的思考和关怀的理念,如宣扬“天堂地狱”、“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观念,道教提出修炼养身、长生不老等,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材料二: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而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
材料三: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的形而上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理路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的思路,……于是,当人们不断追问这一思路的起源以及其合理性依据时,它就有些捉襟见肘。……儒门对追问终极问题的回避……给思想史留下了新的话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局限性:
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 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3、儒学复兴运动——奠定了理学兴起的基础
(1)唐代中后期,提出复兴儒学主张,提出了儒家的思想;提出,他们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道统”,指的是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孟子认为孔子的学说是承接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先代圣王的,并且自命继承了孔子思想的正统。唐代韩愈作《原道》,正式提出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关于道的传授系统的论说,称自己继承了真正的孔孟之道,是儒学正宗。
(2)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