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ppt73(4份)
- 资源简介:
共32张。图文丰富,素材直观,适合新课教学。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教案+同步训练)
张维迎:天理与王法.docx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32张ppt).ppt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doc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同时,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2)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教义有益的内容,形成理学,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进入发展的新阶段,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作用。
(3)儒学到明朝中期最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变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而为主观唯心主义。
2、过程与方法
1、过程:把探究学习引入课堂,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发现问题→探究式解决问题→拓展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2、方法:
①布置学生分组探究,通过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在课下完成课本背景知识的认知,内容包括:佛、道教的兴起、二程、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等人的生平及主张。
②课堂设置启发性思考题,鼓励学生讨论、争鸣,在探究中加深认识与感悟。
③提取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诗词、名言,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思想发展的规律。
④教师驾驭课堂,积极引导,并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介绍,名词解释等服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儒学发展演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意识,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意志,树立科学、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2)三教合一的局面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补充,说明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也说明不管外来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宋明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扼杀知识分子的自然欲求,但它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的形成也有积极影响。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并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2、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主要内涵,辨析其精华与糟粕。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两张好像风马牛不相及的图片:明治天皇、王阳明,及梁启超的一句话:“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 学生十分好奇。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
1.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1、 (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2.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 2、 (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伦理道德规范 D、“天人感应”学说
3.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3、 (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4.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4、 (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内心反省 D、穷理格物
5.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5、 (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