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2/16 21:29: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13450字,有答案解析。

  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开始形成和发展,西周渐趋完备,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学者强调了分封制的哪一特点
  A.集权性
  B.分权性
  C.松散性
  D.落后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分封制……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的中央和地方结构松散性的特点,故C正确。集权性,属于中央集权的特点,材料未涉及,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分权性,故B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分封制的落后性,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西汉末年,王莽篡权,进行土地改革,宣布恢复“井田制”,废除土地私有制,私人不得买卖土地。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九百亩,男丁不足八口,若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三年后,改革在一片反对声中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改革
  A.受制于政权的非正统
  B.损害了地主的切身利益
  C.加剧了土地兼并现象
  D.激化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王莽篡权,进行土地改革,宣布恢复“井田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改革在一片反对声中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土地私有制损害了地主的切身利益,故遭到反对,故B正确。土地改革不涉及政权的非正统问题,故A错误。恢复“井田制”应该遏制土地兼并现象,故C错误。恢复“井田制”应该减少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王莽改革
  3.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
  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有利于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故D正确。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不会导致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故B排除。当时少数民族没有完成汉化过程,故C错误。
  考点:
  4.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对表格内容带来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巩固了封建统治
  B.扭转了传统等级观念
  C.严重摧残了人才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两宋和明清时期进士的出身有近一半为平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科举制扩大了政权基础,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故A正确。当时传统等级观念仍然存在,故B排除。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严重摧残了人才,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5.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的加强往往推动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如多次出现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下列行政区的出现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