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pt44
- 资源简介:
课件共37张,教学案约3920+4520字。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主题内部的知识结构如下:
根据上述示意图,我们可知: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耕织分离、纺织分离,这就为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洋务运动兴起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洋务运动兴起之后,又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环境下产生与发展的,这就决定其发展历程曲折艰难。
本主题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下图:
由图可知,纵向看,本主题上承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下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横向看,本主题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分析
本课纵横古今中外,概念性强,对正处在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高一学生而言,认知上存在很大困难。照本宣讲,不但枯燥乏味,也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不能让学生在真实感悟中深刻理解历史。如果在遵循教材所选择、所呈现的基本史实的前提下,通过创设新情境,将故事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通过对课标的研究,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了这样的理解:本课知识的内涵就是“一个变动”。“变动前”即指鸦片战争中国固守传统经济结构, “变动中”即指自然经济的解体。“变动后”指自然经济解体影响下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因此我补充了大量相关材料,设计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悟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的曲折过程和近代中国农村生产生活的变迁,体会近代企业的艰难起步。
二、课程标准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原因和表现;知道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辨认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企业;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洋务运动对民族企业的诱导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类史料的研习,初步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艰难环境,对民族资本家在艰难环境中涅槃新生和
……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掌握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基本情况以及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产生概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客观公正地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列强的入侵带来的是双重性的影响,并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自学研读教材三遍:独立研读课本;依据导学案,通过对空白信息的完善,初步了解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勾划重要概念;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试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民族工业的历史特征;巩固和训练:初步构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知识体系,熟记重要知识点;建议AB层同学选做相关资料的基础选择题。
预 习 案
一、知识梳理(具体要求:阅读、勾画标注、记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自查组内互查老师抽查)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西方列强 侵略 (最直接、最主要)
2、过程(表现):(1)“ 纺 ”与“织”分离,“织”与“ 耕 ”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 商品化
3、影响:
积极:①促进了中国 商品 经济的发展。
②为中国近代 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消极: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洋务运动
1、出现的背景:清政府面临 内忧外患 。
2、概况:
①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
②代表人物:中央: 奕䜣 ,地方: 曾国藩 、 李鸿章、 左宗棠 、 张之洞 等。
③主张及根本目的:在不改变 封建 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洋务运动的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打着“ 自强 ”的旗号,创办的企业主要有: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崇厚: 天津机器制造局 。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