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6题,约7810字,有答案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12题
1.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分封制的崩溃。夏商周时代中国的衣冠服饰,被纳入“礼治”范围,体现尊卑贵贱等级;战国时期“各殊习俗”说明宗法礼制逐渐崩溃,B符合题意。
2.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范仲淹创有范氏义庄赡养族人,各地士绅纷纷效仿,办有“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渐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重建三代宗法制度 D.强化对乡里的控制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材料“敬宗收族、义恤乡里”和“‘义仓’‘义学’‘义冢’”与儒家思想的“重义”相符,故A项正确;重建三代宗法制度与宋代时代特点不符,故排除C项;B、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3.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题干材料信息“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表明中书省兼顾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故C项正确。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扩大地方自主权、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在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排除A、B、D三项。
4.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推行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 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演变。参加科举取士的不是富商大贾,故A项错误;据材料“南人十六,北人十四”可知南北科举取士人数大致均衡,有利于均衡政治势力,故B项正确;材料“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是指南方人文学有优势,北方人品行有优势,不能按同一标准取士,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是直接目的,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