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140字。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学案
学习目标: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重点难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情分析:初中历史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主要介绍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性内容,其中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主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南京条约》的内容;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主要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俄国侵占外国北方领土的事实。通过初中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史实基础,高一新课将站在当时世界历史大背景下,引导学生重点理解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
导入:(单元导言)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几乎同时发生两件大事。西方,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两个世纪的快速发展。例举事例: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建立世界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1765年珍妮纺纱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在东方,1644年,清朝入关,大清帝国建立,1661年康熙帝继位,励精图治,开启“康乾盛世”,GDP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至1820年,中国GDP仍占世界总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总和12%,更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 1840年,两大帝国迎来首次对决,即我们所说的鸦片战争。问题是两大帝国相距甚远,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从英国绕过非洲好望角航行到中国需要3—4个月,为何两国会发生战争?战争结局如何?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教学流程:
一、鸦片战争——大清帝国与大英帝国的初次交锋
1、起因——两种说法的辨析(道义与利益之辩)
材料一:试问天良何在?闻该国禁食鸦片甚严……何忍更以害人之物恣无厌之求?设使别国有人贩鸦片至英国诱人买食,亦当贵国王所深恶痛绝而痛绝之也。……贵国王自不肯以己所不欲施之于人。 ——林则徐致英国国王书
材料二:鄙见以为中国方面这次可耻的挑衅行为(指虎门销烟——引者注),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一切损害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这样对策的正义性是丝毫不容质疑的。
——义律致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