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评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5题,约6530字,答案扫描。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评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7:30-9:30)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据下图判断
A.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B.燕宋两国不能通婚
C.晋鲁两国可以通婚 D.燕齐两国可以通婚
2. 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成熟的继承制度,但各种权贵势力如干政的宦官、外戚后妃集团常常出于各自的利益,干扰嫡长制的实行,出现了许多白痴皇帝或幼帝,造成了朝政混乱。这反映了
A.君主权力受到挑战 B.皇权至上带来的后果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嫡长制影响社会稳定
3. 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 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4.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
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
5.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
A.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
6. 《礼记•王制》记载:农户帮助耕种公田,私田就不再纳税;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准出卖。对这一记载所涉及的土地制度评述正确的是
A.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这种制度具有公私二重性质 D. 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7.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主持葵丘会盟,盟约规定各诸侯国要“无忘宾旅”、“无遏汆”,即要保客商、不阻碍粮食流通。这反映出当时
A.粮食是各诸侯国争夺的主要目标 B.诸侯争霸方便了商人的活动
C.商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 D.求富重利成为各诸侯国共识
8. 中国古代的租佃制不断发展变化,从地租这一角度来看,就经历了由实物地租向货市地租、分成租向定额租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
A.佃农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B. 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严重
C.租佃关系日趋占据主导地位 D.劳动力商品化的进程加快
9.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所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0.明朝有人描述当时情景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出当时
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C.区域性商帮的出现 D.跨区域贸易迅速发展
11. 《阅世编》里记载(晚明上海)标布(一种优质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据此可知当时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D.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12. 明清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型的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市镇相比其主要的区别是
A.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不同 B.城市的密度前所未有
C.城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
13.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偷偷的察看)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韩非子在此强调的是
A.人性恶前提下的君臣之道 B.推行改革变法的重重阻碍
C.加强中央集权的艰难过程 D.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弊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