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百题填空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2)地域特色: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稻生产为代表。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生产工具的革新
(1)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之一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石斧、木耒、骨耜简单的劳动工具。
(2)春秋时期,铁农具出现并逐渐推广,由此出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这种耕作方式得到广泛的推广。
③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用人力或畜力)、筒车(用水力)。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治理黄河: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2)水利工程
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较为著名。西汉陆续建成灵渠、白渠水利工程。
(3)特色工程:如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起止时间:1949-1956,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1953年)
(1) 任务:“一化三改造”。
(2) 特点: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2.“一五计划”(起止时间:1953-1957)
重点:借鉴苏联建设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起止时间:1953-1956)
(1)改造方式:①农业、手工业:走合作社道路,实现集体化。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起止时间:1956-1966)
1.中共八大(1956年)
内容:国内的主要矛盾实质上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失误
(1)表现: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接着,轻率地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建国后持续二十年的“左”倾错误开始。
(2)危害:导致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
3、调整: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三、十年文革(起止时间:1966-1976)
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几乎瘫痪。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时间:1978)
1.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1978年12月):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1)农村改革
第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在土地公有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二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国企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