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省九江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8题,约18930字。
2016年江西省九江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以下两则材料均出自司马迁《史记》:“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结合汉初史实,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史记》中对汉初商业政策的记载自相矛盾
②抑商侧重于压制商人社会地位
③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④政策的松动推动了商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说:“这种思路把知识领域的事情,都归入了人格涵养和心灵境界,于是更加强化了传统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传统,即学术的终极意义在于“为己”,因此它也特别影响了中国士人对于形而下的、自然现象世界的无端轻蔑和对形而上的、道德理想世界的过度崇尚.”此学者论述的应该是( )
A.孔孟儒学 B.老庄道学 C.董仲舒儒学 D.程朱理学
3.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 )
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4.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 )
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
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5.如图为北宋“黄庭坚书梧州御制《戒石铭》”碑图,下列有关《戒石铭》说法错误的是( )
(注:北宋太宗始颁布《戒石铭》,将“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刻在石碑上,并诏令立于诸路州县官府,以劝诫百官.其后各朝相沿为制.)
A.体现了“民为国本”的思想 B.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C.目的在于警醒官员廉洁奉公 D.反映理学对吏治的推动作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