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5题,约5770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绩,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2、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执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3、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4、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5、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6、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7、 下表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8、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