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8道小题,约9520字。
2016年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即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材无宗状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强化了周天子的权威,促使宗法制消亡
B.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架权体制
D.分封制随着君权的加强而瓦解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及西周时期形成了君不见宗的“有材无宗状态”,不是宗法制消失,而是被君权合并为一体,A项表述有误,排除。“君有合族之道”,“君权并吞宗权”,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项中中央集权体制,不符合西周史实,排除。分封制在西周未瓦解,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染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落后于西方国家 B.求善而不存真
C.缺乏理性精神 D.其有很强的封闭性
考点:科技成就
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提及古代中国科技停滞于“经验工艺水平上”,理论中混杂着“反科学的成分”,可见古代中国科技缺乏理性精神,C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之前世界领先,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古代可见虽有“不科学成分”,但不是伪科学,B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3.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文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归限究底。这说叫陆九渊( )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
考点:宋明理学
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指做学问追求的是根本,不必外求,即内心反省,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六经皆我注脚”,指自己内心反省,自我领悟,不代表自由阐释,C项表述有误,排除。陆九渊仍相信六经的权威,只是强调内心反省领悟学习,并未否定六经权威,D项排除。故选A。
4.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直正主题是( )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D. 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现象指中国社会愚昧落后,时间为“1919年”,可见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此时中国思想不解放,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D项符合题意,正确。此事与政府政策无关,A项排除。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排除。故选D。
5.学术界普遍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
A.引进外资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
C.引进固定的粮食税减轻农民负担
D.废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他的经济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的相通点在于都承认市场的作用,但国家占主导,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项是邓小平的专属,与苏联无关,排除。C项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邓小平无关,排除。D项符合二者的史实,但双方无“继承和借鉴”性,排除。故选A。
6.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耗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己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上要反映出( )
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西安事变后,百姓“忧心如焚”,等蒋介石安全抵达洛阳后,“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呼声”,大家放鞭炮以示庆贺,联系时局,如若蒋介石不能安全抵达洛阳,中国将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那些亲日派正虎视眈眈的将中国灭亡,可见百姓是担忧国家前途命运,A项正确。此材料中未体现民族矛盾,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不是蒋介石的地位问题,而是他关系着中国的前途命运,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对“兵谏”结果的忧心,不是对此事的反感,D项排除。故选A。
7.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初期
C.70年代初期D. 80年代末期
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典故的意思指外交策略是“东联北拒”,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劣,但中美关系开始缓和,C项符合题意,正确。20世纪50年代,建国之初,中国实施“一边倒”的方针,联苏抗美,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两个拳头同时出击”,即中国与美苏关系都僵化,B项不符题意,排除。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实施“不结盟”政策,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
8.伯里克利指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希脂的民主政治中哪项措施为之提供了保障( )
A.建立四百人会议 B.颁布解负令
C.设立陪审法庭 D.发放观剧津贴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指不会因为“贫穷”而丧失政治权利,联系所学,伯利克里时期,为保障政治权利采取的措施是发放观剧津贴,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梭伦改革的措施,与伯利克里无关,均排除。故选D。
9.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这思想在18 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 )
A.君权神授的思想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三权分立的学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