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下学期湖北省孝感高中2017届高二调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8题,约7950字。
孝感高中2017届高二调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题7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都不得分)
1.《战国策•秦策五》记载: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松动 B.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渗入到政治领域
C.吕不韦主张“工商皆本” D.官商勾结的现象开始出现
2.汉景帝有一次酒后失言说将立弟弟梁王刘武为太子,窦太后和刘武都非常开心,但身为窦氏家族外戚的窦婴却当即上言:“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大臣袁盎等也曰:“昔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以生祸乱,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故《春秋》大居正”;由此可见
A.帝位继承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 B.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
C.宗法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宗法制消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4.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对此理解正确是
A.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
B.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
C.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很大
D.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的材料
5.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6.《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7.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