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小题,约9560字。
“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郡的地位比县高 D.赵鞅是其最高统治者
2.“君王自命“天子”,君主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
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
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3.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
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
生,状态。”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汉代中外朝制度 B.汉代察举征辟制
C.隋唐三省六部制 D.宋代设参知政事
4.“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
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处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明代皇帝不信任内阁,自己经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5.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
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
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胥吏的权力大于官僚
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
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B.都加强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
C.都奠定了奴隶社会民主政治的基础 D.都消除了社会矛盾
7.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
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
A.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B.雅典的民主制
C.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D.欧美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8.在罗马法规定的财产转移方式中,要求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
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