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大附中高中部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8题,约10260字。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
注意事项:
1.请考生将姓名、班级、考号与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2.客观题的作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3.主观题的作答:必须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此区域外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诸侯王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荐举的官员,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这反映了
A.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 B.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C.郡县制成为发展趋势 D.选官具有主观色彩
2.《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
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重农抑商的实施 B.农耕经济的繁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争霸战略的实现
3.汉在秦乡置“三老”基础上,增加了县“三老”。刘邦对选拔县乡“三老”的要求,不仅是要
年龄大、学识广,最重要的是要“能率众者”。“三老”选拔说明汉代
A.察举官员注重声望 B.地方家族势力强大
C.不拘一格任命官员 D.中央加强控制地方
4.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这主要表明
A.唐朝初年确定了国家铸币的法定地位和标准
B.唐朝初年,秦王、齐王等诸侯有自主铸币的特权
C.唐朝铸铜业的显著发展,使货币发行量激增
D.隋朝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货币需求量大增
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B.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C.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6.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约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
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
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7.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法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 B.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C.理学传播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D.封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